近了,更近了。程锦平悄悄关了电瓶船,任其滑行,低声地对记者说:“你快拍。”电瓶船轻轻地滑了过去。
“扑喇喇”,还没来得及按快门,受惊的鸳鸯拍击着水面,相继飞向空中。水面上只剩下道道涟漪。
12月18日,记者来到了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江西婺源鸳鸯湖。
鸳鸯每天要洗两次澡
沿鸳鸯湖的外湖小径步行,经过索桥、浮桥,不久就进入了内湖,也就是说,游客在这里就能够看到上千对戏水的鸳鸯。但是,水面缥缈,雾气笼罩,哪里有鸳鸯?“今天天气不好”,隶属于鸳鸯湖景区管理局的鸳鸯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锦平笑说,如果天气好,鸳鸯们都会出来,远远地就能看到它们。现在,它们都躲在湖岸边,利用保护色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
鸳鸯湖所在的镇子,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赋春,这也是从景德镇乘车到达婺源后的第一个“景点”。这片湖,其实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竣工的“大塘坞水库”,用以灌溉农田,并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水库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
1986年,农民们首次在水库里发现了鸳鸯。“当时没有人认识它,于是群众用土铳打来吃。”程锦平说,镇政府听说情况后,立即向婺源县林业部门报告,经过专家调查和鉴定,农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吃的竟然是听说了很久的鸳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那以后,大家都知道不能随便捕杀,哪怕是人工圈养的也不行。”
担心惊动鸳鸯,程锦平小心翼翼地开着电瓶船,载着记者向对面的岛驶去。“你看,那里有几只,身上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一致,不容易发现。”顺着他指的方向仔细辨认,果真发现几只母鸳鸯,它们警惕地盯着“可疑人物”,稍有响动便腾空飞去,边飞边发出“咕咕”的叫声。
“鸳鸯真是好眼力,竟然选中了这么优美的地方。”程锦平笑笑,认可了记者的说法。方圆97公顷的鸳鸯湖,宁静幽雅,烟波浩淼,让人有出尘之想。程锦平介绍,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温度适中,每到10月底、11月初,既怕冷又怕热的鸳鸯都会从东北飞来过冬,数量可以达到1500-2000对之多。次年4月底、5月初,这些鸳鸯又飞回北方度夏。
鸳鸯喜欢安净,也喜欢干静,“每天,太阳出来后或落山前,鸳鸯至少要洗两次澡,特别爱干净。”
鸳鸯湖保护不乱点“鸳鸯谱”
鸳鸯的寿命只有短短4-5年,如何让它们“耳根清净”,如何保护“爱情湖”,鸳鸯湖景区管理局的人们费了不少心思。
鸳鸯喜食野果,湖水山林间的野味应该是够了,但为了保险起见,管理局每天都要派人前往鸳鸯觅食地投放稻谷;湖区内原有一艘大船和2艘机动快艇,现在全部停开,又购买了12艘无噪声的电瓶船,既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鸳鸯,又能防止污染;管理局的员工每天都生活在湖心岛上,江西省环保局马上建议:搬出去,防止生活污染,把优良环境让给鸳鸯,结果,住了没多久的房子空置起来。
程锦平对此很理解。“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新人结婚喜欢来这里拍照,但如果让我们搞类似‘抬花轿’之类的主题活动,敲敲打打的,肯定要破坏这里的环境。”据他介绍,景德镇的一位老板把婺源所有的景点都考察了一遍,觉得鸳鸯湖是建造酒店最理想的场地,但是,也只能在鸳鸯不会去的外湖地区建造。
所以,到目前为止,旅游开发公司只是安排了一些对鸳鸯的生活环境没有影响的娱乐项目,喝喝茶、打打牌、下下棋什么的,你要是想在这里唱卡拉OK,只能是梦想。
难怪今年5月,江西媒体报道说,由于婺源“加大了生态环保投资,优化了自然环境。”春夏之交,本来应是这里的鸳鸯“北航”之时,偏偏鸳鸯们还逗留在此,嬉戏飞翔,恩恩爱爱。
鸳鸯湖不仅鸳鸯多,由于生态环境好,各种珍稀鸟类、候鸟也都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程锦平说,野鸭、长颈鹤等30余种鸟类来到这里栖息。一时间,鸳鸯湖名声大噪,今年至少有7万名游客光顾这里。
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程锦平对工作环境相当满意,“每天在这里上班,真的很舒服。”
九江旅游WWW.LVYOUWANG.ORG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4-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九江 婺源浮现亚洲第一爱情湖-九江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