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江旅游 > 旅游住宿 > 最亲是乡音-婺源民俗风情-- 九江旅游风俗
最亲是乡音-婺源民俗风情-- 九江旅游风俗
https://www.lvyouwang.org 添加时间:2012-09-29 03:51:29 来源:旅游网 点击次数:

    婺源话属安徽省徽州片的一种土著方言。婺源地方乡间与汉语的普通话有差异外,东南西北四乡之间乡间又有差异,不是土生土长的婺源人很难区分这些差异。

    从全县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腔调:“东北乡腔”(江湾、浙源、段莘一带);“西南乡腔”(中云、赋春、许村一带);“县城腔”。各腔中,有一些较小的差别。其差异主要是语音上,词汇上的差异较小,语法上差异更少。

    婺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有同有异。不同点有二:
    一、词义相同,词形有别。方言与普通话同义异形的现象,在婺源方言有四种主要表现:一是词义词素相同,但构词方式不同,出现同素异序现象,即机同的词义在方言中利用与普通话相同的词素而以秩序颠倒的构词方式来表示。如公鸡称为鸡公,热闹称为闹热;二是词义相同,词素有部分不同。如上午称为上昼,去年称为旧年;三是词义相同,词素音节不同。如裙子、鸭子称为裙、鸭;灶、砖称为灶头、砖头。另婺源话的方位词带都附加成分“头”,如上头、下头、里头、外头;四是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如差劲称为“滔帮”,哄骗、不负责称为“杨林枵”等。

    二、词语相同,适用范围不同。同一词语在婺源方言中与普通话的适用范围不同。常见的有如下二种:一是有些词语的适用范围比普通话的相同词语更宽、大。即一些词语在婺源语中比普通话的适用范围广。例:“吃”,婺源方言不仅用来指吃饭,还可用来指喝酒。如“吃酒”、“吃烟”等;二是有的词语义比普通话中相同的词语的适用范围小。例如:“面”,在婺源方言只用来单批“面条”,北方方言普遍用来指麦粉和杂粮粉。

    1、词汇举隅
    晚上——夜家;老头——老仂;闪电——火线;陈雨——时切;
    勤快——办得;结实——户作;左手——反手;丢脸——跌鼓;
    肥胖——滚胀;傻瓜——痴仂;吹年——抄天;午饭——昼饭;
    早饭——朝饭;很淡——痞淡;门口——门卡;玩——嬉;
    不得了——没煞格;不道德——不打相;没作用——白白理;
    解在便——出  恭;出  嫁——分人家;黄  昏——挨夜边;
    不负责——药药五;省  俭——做人家;太  阳——日头;

    2、乡音举隅
    常用字     东北乡音     西南乡音     县城音

    吃 恰      窍      窍
 
    笔 逼      爸      爸

    粥 祝      兆      祝
   
    酒 宰      咋      咋

    菜 茶      耖      耖

    水 许      许      许

    坐 措      龊      龊

    买 马      卯      卯

    卖 骂      冒      冒
 
    狗   解也(切音)  假(上声)  假(上声)

    手    腮(上声)     洒      洒

    足    再(去声)   炸

(发布于:九江旅游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